收藏本站
我的资料
   
查看手机网站
其他账号登录: 注册 登录

寻找内心深处的那份虔诚——大昭寺游记

 二维码 2084
发表时间:2018-10-10 09:30作者:徐崇艳来源: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网址:http://www.yncityplan.com

  • 萨觉康净腐尘,转经林廓黎民。





  • 禅灯香火千秋盛,传递人间美善真。

  • 作者:徐崇艳

  • 作为规划从业人员,日常工作里,每天我们关注空间利用、基础设施、绿地景观等专业词汇,但我也深知其背后的支撑是经济、地理、人文、历史等内在逻辑;带着初心,带着规划工作者的人文情怀,背上行囊,开启一段西藏之旅。寄希望开眼界、知人文,归来时更记初心再出发。

  • 有人说:如果人一生只能去一个地方旅行,这个地方一定是西藏
  • 西藏,俨然成为全国人民的疗伤圣地。失恋了——来西藏;吵架了——来西藏;单身狗——来西藏;失业了——来西藏;遇变故——来西藏;遇挫折——来西藏;想忘却——来西藏……,西藏被渲染成了一个万能的地方。如果你抱着这样治愈的心态,那么你一定会以失望而告终,因为你将错过最虔诚的信仰、最美的风光、最淳朴的民风、最撩人的神秘……如果你抱着好奇的心态,那么你将收获一份无数的感动、震撼、惊喜……
  • 我对西藏的向往,不仅是因为对宗教文化,自然风光的好奇,更为了感受不一样的人生风景。趁着假期,不顾周围人的劝阻,一个人背上行囊,开启了这段西藏之旅。
  • 1、初到拉萨

  • 鸟瞰青藏高原

  • 走出拉萨机场踏上拉萨的土地,干燥的空气、稀稀拉拉的人群,第一次感受到西藏不再遥远,拉萨近在咫尺。或许是因为这里缺氧,人变~,幸好来自云贵高原因,到拉萨的我并没有出现高原反应。

  • 拉萨机场

  • 2、初识大昭
  • 到了拉萨才知道;先有大昭寺,后有拉萨城的说法。

  • 拉萨老城地图(大昭寺位于老城中心,被八廓街环绕)


  • 早晨7点的大昭寺入口广场,醒目的公主柳正欢迎着八方宾客

  • 大昭寺始建与公元647年,坐落在拉萨老城中心。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,后经历代修缮扩建才形成了现今庞大的规模。寺庙最初称"",后来""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,并演化成当下的"拉萨"
  • 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,是西藏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,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西藏政教合一之后,原西藏地方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。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,1995年,确定十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。
  •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,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,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式。大昭寺融合了藏、唐、尼泊尔、印度的建筑风格,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。

  • 清晨7点,这里很多人都已经叩拜了三四个小时,汗水早已浸透衣背

  • 大昭寺在建筑平面上,出现了很多正方形的布局结构。如:觉康佛殿含内庭)、正门、千佛转经回廊等均为正方形。觉康佛殿和内庭居中央的位置,这样的布局正好体现了佛教曼陀罗的思想,象征着佛教的宇宙世界观。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看,它还突出了建筑物的形象,增强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。此外,也体现了宗教建筑的美学观念。

  • 大昭寺一层平面图

  • 这里是进入大门后的大中庭(萨嘎达瓦节的法会即将开始,好多法师都已就位),从这里再往里,就不让拍照了


  • 大昭寺最著名的是佛陀的12岁等身佛像以及传说的佛陀殿里的牙柱。世上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塑造、开光、加持的佛像仅有三尊,即8岁、12岁、25岁等身像(亦说35降魔成道像)。25岁等身像(亦说35降魔成道像)原本被供奉在印度菩提耶佛陀成道菩提树下金刚座处的正觉大塔内,后来在运去英国展出的途中沉入了海底;8等身像被损坏修复过;只余12岁等身佛像一直保存完好,因此这尊12岁等身佛像更显弥足珍贵,在佛教界拥有自高无上的尊贵地位。同时藏人认为,见等身像如见佛陀本人,见即解脱。可见,大昭寺在藏人眼中是何等地位。
  • 千百年来,大昭寺香火不断,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,他们卖掉所有家当,带上干粮,从家门口风雨无阻一路长叩的最终目的地就是这里,只为给佛祖(12岁等身佛像)抹一层金粉添一点酥油。他们用身体丈量着大地,在他们心中,能在这里朝拜佛祖,多磕上几百个长头,多转几百圈经,多念几百遍佛,是他们心中最最荣耀的事情。据说信仰藏传佛教的人,一生都要磕满十万个长头,才算是功德圆满。无数虔诚的人沿转经叩拜着,给人的心灵带来无比的震撼。令置身于此的我,不由自主的肃然而立,并由衷感叹:这是怎样的虔诚和笃定的信仰。
  • 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上信徒以最虔诚的方式,赤脚长头,衣裤均已被汗水湿透,在身上

  • 据说,那些没能来到大昭寺,倒毙在路上的朝圣者在临死前会敲下自己的牙齿,后来的人会把他的牙齿带到大昭寺,嵌进佛陀殿里的紫檀木柱子的裂纹里,完成亡者未完成的心愿。那根紫檀木的柱子上原来雕刻着复杂精美的图案,但由于无数朝圣者的抚摸,现在这根木柱油黑锃亮,上面的木雕早已模糊不清,嵌进这根柱子的牙齿越来越多,成了著名的牙柱。它也诠释了不求今生荣华富贵,但求来世生死轮回的圣愿。

  • 清早大昭寺入口处已被虔诚的人们挤满


  • 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上,分布着很多较小的寺庙

  • 3、萨嘎达瓦节
  • 正好赶上了藏历四月十五的萨嘎达瓦节,它是佛陀的诞生、成道、盘的日子,也叫佛陀纪念日或佛吉祥日。据说,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。而这一天又正好与农历四月十五(佛教徒逢初一、十五有敬香的习惯)重合,拉萨实行了一级戒备,也是我人生中体验的第一次城市一级戒备。拉萨在八廓街、大昭寺、布达拉宫、布宫广场均设置了安检及身份识别系统(后来发现,在这个系统周边约10米范围内,手机信号都是被屏蔽了的),因为要多次进出这些地方游览,这一天被查了不下十次的身份证,这一天也算是使用身份证以来,频率最高的一天了。

  • 清晨的八廓街一角
  • (正对面小小的白色临时房就是安检房,好奇的我在那里拍了一张安检的全景照,被警察蜀黍严重警告,当场删除)

  • 萨卡达瓦节的大昭寺火供法会

  • 大昭寺一早就准备着萨卡达瓦节的佛教法会,法会人群+朝圣人群+消防人群+安保人群+游客,让不大的大昭寺被挤得水泄不通,比汉人春节到寺庙里烧头香、敲头钟的人都夸张,安保人员不得不把寺内本就狭窄的通道分成免票通道(朝圣人群)和游客通道,并且安保人员随时在驱赶人群:因为游客众多,导游停下给游客讲解,势必会让狭窄的游客通道形成拥堵,难免发生安全事故,因此,导游的脚步一刻不敢停,而自己得一面充当沙丁鱼(关键是佛殿内主要靠酥油灯照明,只有少量的电灯照明,导致殿内光线不足,我想这可能是为了保持佛殿内都气氛吧。说实话,充当沙丁鱼还不足以说明人多。我贴着一个老阿姨的后背,而我又被一个学生贴着,因为天气不好,起得又早,穿着一身冲锋衣裤,又被人群贴来挤去的,全身都在冒汗。网上说有些殿堂的地面是用绿松石、珍珠、玛瑙、红宝石、绿宝石镶嵌的,本来还有心找找看看,能不能见识一下,但什么都看不到,完全是被人海推着向前,要不是有人大声提醒有门槛,怕是得有很多人都得摔了。网上还说殿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,但是在昏暗、拥挤的房间里,裸眼视力还算不错的我,什么都看不到),一面还得紧跟导游,才能了解到这藏传佛教活动中心的来历及相关的历史。与大昭寺有关的故事传说包括文成公主护佛进藏、西藏镇魔图、山羊填湖,佛像易寺而居、掣签仪式等。因为大昭寺的佛殿内是不让拍照的,进入佛殿后,就只能听从导游的讲解,并且还得注意和导游走散。
  • 大昭寺二层平台(大中庭上方),所见全是金顶(纯黄金的),天空作美,雨点淅淅沥沥的下着,但下雨又怎样,游客们依然兴致盎然的与大金顶、大法轮合影留念

  • 还是来张专业人士拍的金顶照吧,晴朗的天空,搭配金灿灿的大昭寺顶,才配得上大金顶这称谓。


  • 怎么样,没说错吧,蓝色的天空才配得上这金光灿灿的金顶。是不是衬得流光灿烂的?是的,拉萨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晴朗的深蓝。深蓝也让这里的寺庙都显得特别的色彩鲜艳,绚丽夺目。晴朗和干燥也让这里天然适合存放壁画、唐卡和经书,这些壁画、唐卡和经书都有上千年的历史,都是文物,当然,我们的所见、所闻也都是千年流传下来的文物。

  • “嗡哩哇啦”的诵经声响起,游客间的话语和导游的介绍声都放的很低,似乎都是怕破坏了这吟诵的氛围。
  • 古老的寺庙,虔诚的信仰和现代的我们就这样在这大金顶上碰撞着,融合了……
  • 静静地看着、感受着这一切,仿佛时空交错,不得不再次被这雪域高原上的信仰所震撼,对应着那句——“这里住着人,也住着神;人离不开神,神也离不开人……”
  • 以虔诚之心,祈祷——明天会更好!




  • 编辑制作: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网络图文中心